长江电力的“高智商”和芙蓉姐姐的自信---从泽璟制药想到的
这两天,不少人在谈论科创板有股票连亏三年至今未盈利就获准上市的事儿,认为这是违反了《证券法》如何如何,但在中国股市短短的历史上,这样的事儿又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想当年,长江电力就是“特事特办”的,那还是2005年6月的事儿,当时我便写了如下这篇文章以示质疑,但不照样上了么?
时间:2005-06-27 21:11:07
日前,证监会推出了认股权证这一金融衍生产品。刚一问世,投资者便议论纷纷。开始时,多数投资者觉得这个衍生品“眼生”,但经人解释后却依然搞不明白,连写了十余年股市文章的水皮先生都表示“看不出其中的蹊跷”!这说明什么呢?不能说这权证有多么复杂,但至少也说明,搞清楚这个“创新产品”却也是需要时间的事情。
如此看来,这个产品的“诞生”虽然增加了投资品种,但也的确给处于试点紧要关头的股市带来了一些预期上的不确定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品种,我们的机构立刻便搞明白了,且立刻便用到了上市公司的试点方案中。而挑中这带着“权证”方案的,正是第二批试点中最受人关注的长江电力和宝钢股份。两家公司公布的方案都很复杂,至少,在散户和一些基金经理们看来,是比较“罗嗦”的。但人家居然很快便搞懂了,并很快推出了,这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这些大公司董事们的智商!相比之下,其对权证把握的自信,似乎都已经超过了对自己外貌和智慧有着超强自信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其方案的“高智商”复杂程度似乎也丝毫不逊于芙蓉姐姐千姿百态的高难度POSE!
但问题是,方案出是出了,但出台后面临的市场质疑也是出人意料的猛烈!虽只是意见稿,但投资者显然已经被搞得七荤八素了。因为这方案不仅没给投资者一个对权证的消化期限,而且也违背了投资者一向期望的“明确对价”的让利原则。事实上,不论是对当年靠“特权”上市的长江电力而言,还是对刚刚因增发筹资惹了众怒的宝钢而言,投资者本来是期望他们能“痛改前非”,在第二批试点中作为国企大盘股的代表作出些姿态的。然而,令投资者没想到的是,这姿态竟然这么快便“自信”地摆了出来,而给与股民们的“保护”竟是那样模糊。
而不幸的是,这种自信背后透出的自大、自恋和冷漠,不仅与监管层近期取信于民、激活市场的努力背道而驰,而且也足以让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成功几率大打折扣。这也好比芙蓉姐姐的作为一般,虽然轰动,但其狂热自恋、超级自信的背后却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自大,所以是注定要讨人嫌、遭人厌的。事实上,国务院和尚福林的勇气给衰极的中国股市注入了一丝活力和希望,这是6月8日之后投资者都体会得到的。笔者也写过《斩断熊爪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国际金融报刊登了该文取名《示好与示警》)一文,对监管层救市取得的初步胜利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正如笔者在文中所言,“只有再激再励,趁热打铁,在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等方面继续向投资者‘示好’,表达诚意,在股市资金的投放上继续加大力度,向空头‘示警’,表达决心,才有望真正扭转战局,实现中国股市的凤凰涅磐。”这里,关键的问题有两点,一是通过试点“示好”,取得信任;二是投入资金,向空方“示警”。
显然,两点中的重点在第一点上。因为股权分置试点解决的,不仅是中国股市长期饱受诟病的制度问题,而且也是股市中最为重要的信心问题。制度问题解决了,投资者信心恢复了,资金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所以笔者所谓的“投入资金”,指的只是这个特定时期的特定动作。毕竟,股市因为政策失误等原因受伤太重,而且,通过做空股市“做空改革”甚至“做空中国”的政治博弈势力,也的确已经“空降”到了这个利益混杂的市场。对此,我在 《股市救亡渐成政治博弈 救市便是“救改革”》和《我为何要说“救股市便是救改革”》两篇文章中分析过这一现象,其后的新华社记者文章也明确提出了这种危险。在此我便不多敷述了。只指出一点供大家反思,那便是国内外许多原先从不关注股市而且或许也根本不懂股市的政论人士等,近期都纷纷加入了股市和楼市的舆论战中。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这里热闹?这里好玩?
言归正传。我们可以看到,振兴股市的关键不仅在于领导层用决绝和至诚向投资者“示好”,更在于在股改过程中上市公司表现出的诚意。清华同方的方案被否决了,原因在于“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于缺乏诚意;三一重工的方案获得了通过,原因在于梁稳根虽然话语不当,但却表现出了一定的诚意。其实,对于让利到底能得到多少实质性补偿,投资者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不愿意听到“猪论”,却更愿意看到一张真诚的笑脸。而显然,在长江电力和宝钢这里,他们不仅没看到真正的笑脸,反而却在其脸上发现了一副厚厚的阴森森的墨镜!墨镜的镜片上赫然反射着这样一行字:小样儿!甭看权证刚刚出来,看我玩得咋样!
面对此情此景,投资者除了愤怒和无奈,除了对试点改革的失望,还能有什么呢?但他们不服啊!因为第一,众所周知,我们股市仍以散户投资者居多,既然要落实保护投资者权益,那么对权证这样相对复杂的金融创新品种,是理当给他们一个消化期限才能凸现政府诚意的;第二,长电、宝钢作为示范性极强的国企,更应该在表达诚意的行动中起到好的带头作用。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反。这能让已经亏损累累的散户托资者信服口服么?这样虚头八闹的让利组合方案莫非也是诚意的表现?如果不能让投资者信服,甚至连专业的基金经理们都难以信服,那又如何能激励市场,带动股改呢?
因此,我们要对监管层强调的是,长电和宝钢的分量非同小可,是绝不能对他们的“自信”袖手不管的。
众所周知,宝钢和长电都是超级国企大盘股,经营的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核心资产”。这个分量便已经够重的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宝钢是因为增发融资刚刚引发了众怒的国企,而长电更是靠“特权”才得以上市的超级国企啊。而说起长江电力,则更有一段和本次利用权证“自信”推出方案相类的“往事”值得回忆。
2003年下半年,尚福林 摆脱“无为”状态,开始着手整顿券商,随后,证监会又推出措施,宣布“提高公司上市门槛”。按照这个规定,公司上市的门槛是部分地提高了有限的一点,但根据该通知的规定,却依然有那么一些有“国务院特权”的公司可以跨越《公司法》《证券法》而登陆股市,而且,这些公司几乎清一色地,都是国有企业。长江电力便是“跨越”证监会文件登陆股市的第一股。它是政府要把持、要扶持的国企,是计划经济的孩子,所以它享有特权,享有证监会通知中讲的“豁免权”。笔者当时便写了《上市特权昭告天下,沉默不语怎能服人》一文,以正视听。但证监会依然沉默,长电倒是我行我素的在11月18日“闪亮”登场了。
问,长江电力上市的那份特权,那份自信,是谁给的?
答:政府!
问:政府为何要给它这样的特权?
答:是为了扶持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是为了壮大国企,保护其将来免受国际资本的冲击,是为了深化国民经济改革!总之,这问答之间,我们知道了:“特权”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好了,如今政府和长电的所作所为当然也该服从这个大局吧。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实际情况却全然违背了这一改革初衷。
我们看到,在“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紧迫环境下,在“救股市便是救金融,救股市便是救改革”已经成为共识的形势下,长江电力表面送权证实则再融资,罔顾投资者利益,缺乏诚意的所谓“利好”方案,又能对股改有什么良好的示范效应呢?宝钢的方案就更别说了,按照笔者当年做期货的一点知识,其送出的权证在行权期内如果没有机会行权,便很有可能沦为一张废纸!
此时此刻,当需要他们为政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前途和命运作出“牺牲”的时候,监管层又怎能任由他们“自信”出牌,而全然不顾自己的嘴脸有如何可怖呢?本来,三一重工复牌后的“除权”走势便让投资者里凉了一大块,如果任有长电、宝钢这样有代表性、象征性的企业继续糊弄投资者而不是“示好”,投资者对股改的信心有从何而来呢?
6月8日,笔者在新京报发表过《我们没有理由看空中国股市》,基本的依据便是股改成败对经济改革对国家振兴的重要性,因为这场攻坚战触动的,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我相信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并对政府的调控能力充满信心。但如今,面对长电、宝钢这种“样榜企业”自作聪明的“不和谐音”,笔者却对自己原先的判断多了一丝担心:难道在如此关键的股改攻坚战中,还能容许一些小集团“自行其是”,容许个别军团“虚晃一枪”么?
答案当然是不能!所以我在此恳请监管层注意这一现象,并呼吁:从长电和宝钢做起,担当起国家级上市公司在股改攻坚战中应付的责任,拿出诚意,把对价明确化,简单化,扩大化,让投资者明白,让投资者放心,千万不要允许参与股改试点的上市公司里再出现长电这样“自信”的“芙蓉姐姐”了!